離開士林官邸,時間已近正午
按照計畫前往美食節目介紹過的大橋頭筒仔米糕與安西街巷弄內的切仔麵

軟嫩的圓糯米上鋪著薄薄的肥肉片,淋上濃郁的甜辣醬,入口即化的滋味很不錯
而安西街那狹小巷弄內,卻突兀著擠滿了人潮,只為了嚐嚐便宜又懷舊的滋味~
(夜空實在拍謝邊吃邊拍照,尤其旁邊又坐滿其他客人,所以...照片從缺啦...

吃飽就準備到萬華,來個午後的老街漫步囉~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北區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由於在日治時代的都市計畫中劃歸為老松國小預定地而限建,因此街區仍保留了清代及日治時代開發的空間紋理

位於昆明街與廣州街轉角的這棟房子,是昔日艋舺名醫「呂阿昌」的家屋,騎樓間柱為二根磚砌圓柱,在剝皮寮的街屋中獨樹一格


至於地名「剝皮」一詞的由來則眾說紛紜,或以字解釋著眼,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獸皮;另以發音相類著眼,認為「剝皮」即是「北皮」各家說法莫衷一是~


過去以商業為主的剝皮寮老街,建築物多將店門後移一個步架,留設出「亭仔腳」,提供行人遮風蔽雨的行走空間


老街每座建築的門前地下,都會發現這個用心別緻的門牌


鄉土教育中心內部,一旁即為百年歷史的老松國小



先從中心右側的醫療館一樓逛起~


登上二樓,古樸紅磚的外牆內,是豐富有趣的百年中藥行(抽屜都可以打開來玩喔~



藥行後方的青草巷,也可以實際接觸各種不同的青草藥,嗅嗅不同的氣味


接著到剝皮寮的故事館走走,看看老東西的舊模樣


發現老街拼圖,夜空一次完成,可見常常到處跑啦~


編竹夾泥牆,以樹枝、竹葉、芒草為骨架,再以黏土和土糠混合的土層覆蓋,表面抹灰泥而成


比一般紅磚尺寸大,但較薄的顏只磚(燕子磚、胭脂磚~


斗砌牆,先將薄磚以豎立和平放組成中空盒子狀,中空處再填上土埆碎磚,如此的磚牆厚實省材,且隔熱防潮,但缺點就是避震性不佳


不協調的景色,現代與傳統的衝突...


紅磚、白牆、藍天、一隅


透過窗檯灑落的陽光,彷彿穿越回到舊日時光



來到懷念的小學堂


領張大大的獎狀^^~


告別鄉土中心,去看看另一側開放式的剝皮寮老街區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ch1120 的頭像
    rich1120

    海闊天空

    rich11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